黑山伯爵桃红(黑山伯爵桃红葡萄酒价格)

  • 黑山伯爵桃红(黑山伯爵桃红葡萄酒价格)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格拉苏蒂表

  • 黑山伯爵桃红葡萄酒价格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历史上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的例子非常多!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曾经与葡萄牙合并成西班牙王国;英格兰与苏格兰也曾经是两个国家,最终合并为一个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合并成了捷克斯洛伐克;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了阿拉伯合众国;冷战结束以后,东德与西德合并成了现在的德国。不仅在过去,未来也极有可能出现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的现象,可能性最大的是俄罗斯与白俄罗、韩国与北韩。一、历史上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的例子1西班牙与葡萄牙合并。大航海以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成为了世界两大强国,在全世界拥有最庞大的殖民地。1578年,葡萄牙国王亲征摩洛哥。结果,这位塞巴斯提国王死在了摩洛哥。由于塞巴斯提没有子嗣,葡萄牙王位发生了空缺。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是腓特烈二世,用武力做后盾,逼迫葡萄牙贵族承认其兼任葡萄牙国王。此后,葡萄牙与西班牙合并为西班牙王国。2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英国的全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分别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四个部分。历史上,英格兰与苏格兰是两个国家,直到今天,苏格兰还经常要求脱离英国统治。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将王位传给了苏格兰国外詹姆斯一世,英格兰与苏格兰成为了共主联邦,合并为一个国家。3捷克与斯洛伐克合并。捷克与斯洛伐克曾经都被奥匈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奥匈帝国崩溃,被统治民族纷纷要求独立。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0年,捷克与斯洛伐克解体,分别成了了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4埃及与叙利亚合并。鲜为人知的是,埃及与叙利亚曾经在1958年合并成阿拉伯合众国。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联合成立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个月以后,北也门加入,改名为阿拉伯合众国。不过,由于美国、苏联等大国干预,再加上埃及与叙利亚之间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合众国于1961年解体,但其名称一直沿用到了1972年。5东德与西德合并。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分区占领了德国及首都柏林。1949年,在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区上成立了联邦德国,史称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民主德国,史称东德。1990年10月,东德加入西德,两国重新合并为今天的德国。

    二、未来可能出现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例子

    1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人都曾经是罗斯王国的一部分,都是东斯拉夫人的分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关系依旧非常紧密。1997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条约》,双方致力于建立一个“邦联制”国际基础上的,外交、货币一体化。2韩国与北韩。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北纬38度为线,苏联与美国分别占领了半岛南北。与东德西德一样,南北韩也是二战遗留问题,未来重新统一是必然趋势。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欢迎大家留言,还有哪些曾经合并或者可能合并的两个国家?

    当然有啊,尤其是殖民地国家为多,二战之后,反殖民运动兴起,各地都在争取独立,那一独立就有一个问题,因为殖民运动,老国家的界线被打破了,独立之后,不知道怎么运作。这时候,因为文化地域的原因就开始有一些国家把被子搬到一块来住。比如阿联酋,就是由七个小伙伴组成的,里面最有名的就是自称世界第一土豪的迪拜了,事实上,阿联酋以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以前属于阿拉伯帝国,也没有什么石油 ,就是靠着海岸线打打劫,以前英国也没想着殖民它,除了沙子就是咸鱼,没什么用,只是被海盗打烦了,这才怼了一下,然后签了一个协议,就是大家别没事打劫,英国成为他们的保护国。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退帮忙,这些当年跟英国签了不打劫协议的国家就成立了一个联盟国,这里面最先发现石油的是阿布扎比,现在阿布扎比才是这个联盟国石油最多的,迪拜的石油早就采光了,还有一些没石油的,比如加盟国阿治曼,它就没有石油,加盟国的经济都是独立的,各过各的日子,没有石油当然都富不起来,主要靠兄弟单位接济一下。此外,还有一个现在超富,而且敢叫板整个阿拉伯世界,想当这个世界级大哥的卡塔尔,卡塔尔原本也是当年跟英国签了和平协议的,但内部争议很大,最终退出了这个联盟。现在的卡塔尔可谓比阿联酋还风光,搞得自家兄弟纷纷跟他断交。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这样的例子还有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叫大马,就是由很多英殖民组合起来的,当初新加坡也是其中的一员,但因为李光耀这个人太猛了,搞得人家觉得跟他合营,自己的大本营说不定都要被李弄走,于是,把新加坡开除了,没错,马来西亚把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开除了。李光耀当时很悲观,说自己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如果不能呆在一个大的国家下面,很可能没有生存的空间。好在,现在新加坡的发展还是不错的。跟阿联酋类似,也有一个富的冒油的国家没有加入大马,大马当年最想拉的国家是文莱,最后,文莱苏丹没同意,现在的文莱超级有钱,尤其是王室,世界王室土豪榜前三的主。据说老百姓结婚就给一百万。而两国合并的例子在古代也是很多的。比如波兰立陶宛王国,就是由波兰跟立陶宛组成的。一开始是有共同的敌人,搞个联盟,最后干脆通过联姻,立陶宛的大公娶了波兰的女王,那就是一家人啦。在将来,也有可能两个国家会合并为一个国家,比如朝鲜半岛,从历史上来看,总的趋势还是应该会成为一个国家的,不过是南吃北,还是北吃南,就不好说了。。因题目中的合并应该理解为两个国家基于自愿的原则和平等的地位通过协商合并成为一个国家,而不能理解为以武力吞并成为一个国家,否则中国历史上的秦灭六国是不是也算是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呢?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是不是也算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呢?北越统一南越是不是也算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呢?那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讨论武力吞并的例子。当然两国基于自愿平等原则的合并也并不是说两国是完全绝对平等的——这里所谓的平等是指形式上的平等,但两国的国家实力不可能是毫无差别的,所以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其实是不现实的。16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初这段时间是丹麦历史上的“大国时代”。由于这段时间丹麦与挪威是联盟共主关系且是由丹麦主导,所以也叫丹麦-挪威联合王国。1380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和挪威国王哈康六世的儿子奥拉夫二世同时继承了丹麦和挪威的王位,以此为契机丹麦和挪威组成了一个共主邦联,原挪威属地格陵兰岛、冰岛和法罗群岛亦从此开始受丹麦统治。由于奥拉夫二世年幼,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就成为了邦联的实际统治者。同一时期瑞典的贵族们同自己的国王阿尔伯特之间起了争执,于是他们宣布奉戴玛格丽特为瑞典的摄政者。1397年6月17日丹麦、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个距离丹麦边境很近的城市卡尔马一个堡垒内签订了《卡尔马条约》:约定三个王国共同拥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恒的联盟。这一联盟领有现在的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南部、冰岛、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共有124万平方公里土地,除芬兰北部地区和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等地外几乎已统一北欧。然而卡尔马联盟自建立伊始就存在深刻的内部矛盾:身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对位于欧洲大陆的丹麦加强与德意志地区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梅克伦堡及波美拉尼亚等地的联系不满。与此同时作为联盟盟主的玛格丽特女王毕竟代表的是丹麦的利益。卡尔马联盟原本是丹麦、挪威、瑞典三国以结盟形式形成的共主邦联,三方仍具有相当的半独立性,丹麦王室试图加强对挪威和瑞典的控制,而这很自然地引发了挪威和瑞典的抵制:1523年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战胜丹麦军队,当年6月6日古斯塔夫·瓦萨宣布自己为瑞典国王并明确表示瑞典脱离卡尔马联盟而重新独立。瑞典独立后丹麦和挪威仍然维系着联盟国家,直到1534年挪威作为联盟成员身份降格为丹麦治下的一个省,而原属挪威的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等地由丹麦、挪威的双重统治演变为直属丹麦中央政府管辖。丹麦对挪威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9世纪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丹麦-挪威二元王国在战争中成为了拿破仑的盟友,所以在拿破仑失败后丹麦被迫将挪威割让给瑞典,丹-挪二元王国告终。

    1385年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同立陶宛大公约盖拉签署联盟协议。当时立陶宛是欧洲最后一个异教国家,而在协议缔结后约盖拉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仪式。次年改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大公国君主约盖拉迎娶了波兰公主。波兰与立陶宛的联合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东部的莫斯科大公国和西部的条顿骑士团同时兴起使两国面临严峻的威胁。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盟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予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全歼了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7万人。这时波兰和立陶宛所组成的是一个形式上的国家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然而很快来自莫斯科的威胁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于1569年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统一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统治着东欧的波兰人、立陶宛人、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压人、马扎儿人、鞑靼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捷克人等诸多民族。由于波兰在联邦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有的史料中也直接将波兰立陶宛联邦简称波兰。这一时期的波兰翼骑兵称雄欧陆,一时间波兰拳打俄罗斯、脚踩德意志,号称平独镇露大波波。当时的欧洲第一大国可不是俄罗斯,恰恰就是波兰——全盛时期的波兰国土面积一度达到过100万平方公里,这在小国林立的欧洲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所向披靡的波兰骑兵甚至一度占领莫斯科达2年之久。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进入近代以后本来被波兰踩在脚下的俄罗斯和德意志日益崛起成为波兰东、西两面的劲敌。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这时属于波兰治理)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战后签订的《安德鲁索沃条约》规定:白俄罗斯的一部分、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土地划归俄国。1733年-1738年波兰爆发王位继承战争,俄军趁机攻占华沙并强迫波兰议会选举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二世为波兰国王。1772年8月5日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三国在彼得堡达成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并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同时波兰国王在未经俄国沙皇批准前不得与外国宣战或媾和,至此波兰已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国家。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士也在该协定上签字,由此俄、普、奥三国第三次达成瓜分波兰的协议:俄罗斯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这次波兰被三国彻底瓜分,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和立陶宛各自复国,没再组合为联邦。在漫长的古代历史岁月中西班牙其实并非一个国家的名字,而更多是一种地理文化概念。”西班牙“这一名称来自于罗马帝国的近西班牙和远西班牙两大行省。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的混乱现象,这被后世史学界称之为三世纪危机。正当罗马走上衰落之路时来自亚洲草原的匈人游牧民族与生活在莱茵河、易北河之间的日耳曼各部族开始对罗马帝国的边境不断发起挑战。公元409年秋季汪达尔人、阿兰人、斯维比人组成的联军在将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洗劫一空后翻越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需要注意:我这里所说的西班牙是指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行省,和今天的西班牙王国不是一个概念,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包括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内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进入西班牙的汪达尔人、阿兰人、斯维比人将西班牙分为四部分:斯维比人占据着北部地区,阿兰人占据东部地区,汪达尔人中的阿斯丁部落占据西部地区,西林部占据着南部地区。西林部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建立了汪达卢西亚王国(意为汪达尔人的土地),如今这一地区的名字在去掉词头的”V“之后变为了安达卢西亚。同一时期阿兰人在西班牙东北部建立的国家在后来的岁月长河中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就在汪达尔人、阿兰人、斯维比人进入西班牙的第二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众攻破了号称永不陷落的罗马城,随后西哥特人又向高卢和西班牙进军并在这里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419年西哥特王国已基本统一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汪达尔人则渡海前往北非发展,而阿兰人和斯维比人则在被西哥特人征服后日渐同化。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占了伊比利亚,西哥特人残部逃往北部的阿都斯里亚山区,此后西哥特人发起了旨在从阿拉伯人手中收复伊比利亚半岛的长达8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又名再征服运动)。公元9世纪时在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人反抗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诞生了阿斯都里亚王国,此后阿斯都里亚王国合并加利西亚形成雷翁王国。11世纪初在雷翁东部形成了卡斯提王国,1230年卡斯提与雷翁合并后仍称卡斯提王国。9~11世纪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出现了那瓦尔王国、阿拉冈王国和巴塞罗那王国。1093年卡斯提王国的特里萨公主下嫁波尔多凯尔伯爵,生下一子阿方索·亨里克斯。1128年16岁的阿方索放逐其母特里萨,随后又击败卡斯提王国的军队,在位于杜罗河下游的自家封地上建立了独立的葡萄牙王国。葡萄牙王国独立后伊比利亚半岛逐渐形成了卡斯提、阿拉冈、那瓦尔和葡萄牙四雄并立的格局,与此同时已被基督教王国挤压到半岛南端的阿拉伯人仍维持着自己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1469年卡斯提公主伊莎贝拉和阿拉冈王子斐迪南结婚,两人又分别于1474年和1479年继承王位,两国随即于1479年正式合并成为西班牙。1492年西班牙征服格拉纳达,1512年又合并那瓦尔,至此西班牙统一了除葡萄牙之外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提亲征摩洛哥,却以战死沙场告终。由于塞巴斯提没子嗣,葡萄牙王位因此发生了空缺。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趁机于1580年以武力为后盾迫使葡萄牙贵族承认其兼任葡萄牙国王。在此后的60年间伊比利亚半岛被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纵观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正是1479年卡斯提王国和阿拉冈王国的合并缔造了如今西班牙国家的雏形,而1580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合并又开创六十年左右的伊比利亚统一时代。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四部分构成的。事实上在英国人们一般不会自称为英国人,而是根据自己生活的区域自称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北爱尔兰人。这其中苏格兰是独立意识较强,以致于我们是不是就能听到关于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消息。看过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的朋友可能会以为苏格兰是被英格兰以武力吞并的啊,这似乎不符合我们一开始定义的协商合并的标准。事实上尽管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在1305年捕获并处死了苏格兰独立运动的领袖威廉·华莱士,然而1307年苏格兰人再次起义并成功驱逐了英格兰人,英格兰试图以武力合并苏格兰的尝试至此以失败告终。此后苏格兰和英格兰分别作为独立的国家各自发展:1534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创立英国国教圣公会。这样一来英格兰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苏格兰之间又出现了宗教意识上的分歧。自从爱德华一世死后苏格兰从英格兰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后就一直视英格兰为自己的最大威胁——事实上从当时的地缘格局而言:英格兰也的确是苏格兰最大的外患,为此苏格兰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长期同欧洲大陆上的法国保持盟友关系,而法国则是英格兰的宿敌。苏格兰和英格兰这种对立关系持续到1603年时居然出现了一位共同的国王詹姆斯六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国的合并,事实上两国仍拥有各自的议会,彼此是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只不过是奉戴同一位君主而已。后来当欧洲其他国家纷纷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时苏格兰人也没闲着:他们眼瞅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格兰都在殖民扩张中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他们成立了“苏格兰对非洲及东、西印度群岛贸易公司”并开始公开募集资金,试图在中美洲的巴拿马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结果苏格兰探险队在当地的热带疾病和视美洲为自家后院的西班牙人的双重攻击下无功而返,这次失败的殖民探险活动使苏格兰欠下了相当于苏格兰当时流动资本的14到12的巨额债务。苏格兰本就是小国,根本无力偿还这笔巨额债务。此时英格兰向苏格兰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为苏格兰承担债务,而交换条件则是与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别无选择的苏格兰只得于1707年通过《联合法案》同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尽管历史上英格兰试图以武力吞并苏格兰,而苏格兰也曾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奋战,然而最终还是通过条约交涉的形式与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后奥得河-西尼斯河一线以东的10万平方公里领土被入波兰和苏联,剩下的领土被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分区占领:东部划归苏联、西北划归英国、西南划归美国、西部划归法国。作为德国首都的柏林尽管位于东部的苏联占领区内,但鉴于其作为德国首都的特殊性仍由四国分区占领。随着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冷战对峙的格局逐渐形成,双方都加紧在自己的占领区内扶植亲近自己的势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绕开苏联发行了仅限自己占领区流通的\"D\"版马克,苏联见状以在苏占区发行\"F\"版马克作为回应。随即美、英、法三国将自己的占领区合并举行选举产生了新政府,而苏联方面也在自己的占领区扶植了一个服从于苏联的德国政府,至此东、西两个德国分裂的状态形成。由美、英、法三国扶植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德国的正式国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因为位于西部,所以一般简称西德;而由苏联扶植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德国的正式国名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因为位于东部,所以一般简称东德。分属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东、西两个德国由此形成。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的柏林墙作为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标志将两个德国分隔开来。因为这堵墙不知有多少亲人、恋人彼此隔绝,因为这堵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承受了数十年的分裂,因为这堵墙曾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上演逃亡,还是因为这堵墙从此使两个德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持续数十年的分裂状态下德意志人的意识深层仍始终翘首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国家的统一,直到1989年德国人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这年1月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与作为反对派的团结工会达成协议:决定于1989年6月4日和18日分两阶段进行议会和参议院的选举。8月24日波兰议会通过决议:在波兰已执政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丧失执政地位,由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出任总理。9月下旬波兰的剧变风潮波及到邻国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成员的东德随即停止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同时再次强化了对东西德之间人口流动的控制力度。然而这反而刺激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在1989年10月7日的东德40周年国庆日莱比锡、德累斯顿、波茨坦、马格德堡、耶拿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的国庆庆典会场7000余名示威抗议群众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就在东德的示威抗议活动日渐升级之时苏东阵营的波兰和匈牙利两国发生剧变,这两国随即开发了边境,这使大量东德公民得以通过波兰和匈牙利辗转进入西德。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迫于各方压力宣布开放“柏林墙”。以柏林墙的开发为标志,东德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代: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议会选举,组成了以德梅齐埃为总理的由基民盟、自由民主联盟和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联合政府上台后实行市场经济,由此开始了东德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是两德统一问题。经过东西德之间以及与美、苏、英、法等相关大国的反复磋商后东西两德于1990年10月重新合并为今天的德国。两德统一不是一方以武力吞并另一方,但由于西德的综合国力明显强于东德,所以统一的结果是统一后的国家几乎是原封不动沿用了西德的国旗、国徽、国歌、货币以及政府机构,因此给人一种西德吞并东德的感觉。这也验证了我们一开始所说的在两国合并的过程中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其实是不存在的。面积2654平方公里的桑给巴尔岛如今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然而这里曾和坦桑尼亚的大陆领土分属两国。如今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上的领土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坦噶尼喀。这一地区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后坦噶尼喀地区就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7~8世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大批迁入该地区。公元10世纪末阿拉伯人曾在该地区建立过伊斯兰王国,大约同一时期波斯人则在邻近的桑给巴尔岛上建立桑给帝国。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坦噶尼喀地区于1886年被划归德国势力范围,而邻近的桑给巴尔岛则成为了英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德两国除了在欧洲以及海上作战之外也展开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当时德国海军处于被英国封锁的状态,所以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实际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1917年11月英军占领坦噶尼喀全境,1920年英国以“委任统治地”的形式确立了对坦噶尼喀的统治权。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坦噶尼喀改为英国的“托管地”,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取得内部自治,同年12月9日宣告独立,一年后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国。1963年6月24日桑给巴尔获得自治,同年12月10日宣告独立,随即成立了君主立宪国家。1964年1月12日桑给巴尔人民推翻君主制,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也门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国家:东与阿曼接壤,北与沙特为邻。有3000多年明确文字记载历史的也门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从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525年也门先后建立了麦因、萨巴和赫米叶尔三个王朝。从525年起也门沦为埃塞俄比亚和波斯争夺的对象。到了公元7世纪也门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始侵入也门。1789年英国占领了属于也门的丕林岛,1839年又占领了亚丁并在当年九月建立殖民地。1863-1882年英先后吞并哈达拉毛等30多尔酋长领地并将其组成“亚丁保护地”,由此将也门南方的大部分领土分割出来。当英国在也门南方建立殖民统治时也门北部地区则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1918年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奥斯曼帝国分裂瓦解,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北部也门趁机宣布成立独立的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1959-1963年英国将自己占领下的也门南部的六个苏丹国拼凑成“南阿拉伯联邦”。1962年北也门发生革命,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963年南部人民在“民主阵线”领导下举行大规模的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英国势力从也门南部撤出,南也门人民共和国成立。1970年南也门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开始奉行亲苏联的社会主义路线。1988年南北也门签署了南北居民自由过境和共同开发边界地区石油、矿业资源的协议,由此揭开了加快统一的序幕。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宣布统一成为也门共和国。至此也门的统一看起来和德国一样是一次通过政治协商实现的统一,然而统一却没解决南北方之间的分歧:1994年5月也门南北方领导人在统一问题上矛盾激化并导致爆发内战。7月南方军队战败,也门重归统一。严格意义上也门统一和越南一样是通过武力形式完成的,不过一开始也门的确试图通过南北对话协商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并在1990年实现了统一,然而统一过程中潜伏的深层次问题最终导致也门在四年后爆发内战。

    黑山伯爵桃红(黑山伯爵桃红葡萄酒价格)

  • 黑山伯爵桃红葡萄酒
  • 西班牙-西哥特,卡斯提尔王国 意大利-罗马帝国 葡萄牙-苏维汇,波尔多伯爵领地 比利时-比列格 荷兰-尼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 法国=高卢 英国-布列吞 德国-日耳曼 俄国-基辅罗斯 捷克-波西米亚 匈牙利-阿瓦尔 罗马尼亚-瓦拉几亚 保加利亚-保加尔汗国 塞尔维亚-尼什 黑山-ZETA 阿尔巴尼亚-伊皮罗斯 希腊-拜占庭 瑞士-魏尔海姆共和国 梵蒂冈-教皇国 美洲 新英格兰,纽芬兰,新法兰西,新西班牙,新格拉纳达,等等

  • 黑山伯爵干红价格多少
  •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首都,瓦尔特曾经保卫过的城市,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此被刺杀,称“萨拉热窝事件”,由此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处于亚非欧三洲要冲,临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爱琴海航道,战略位置重要,是列强们争夺的热点地区,又有巴尔干火药桶之称。
    事件背景。巴尔干地区本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塞尔维亚脱离其掌控,建立王国。而相邻的波黑此时属奥匈帝国控制区,急欲摆脱奥匈帝国,与同为南斯拉夫族系的塞尔维亚合并,这引起了奥匈帝国的极大不安。为了保持自身在巴尔干的利益,奥匈帝国企图推翻塞尔维亚,这一想法得到了德国的支持。于是奥匈帝国准备于1914年6月28日,在临近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假想敌是塞尔维亚,而这一天正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含有侮辱意味。
    这极大的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由此“黑手社”和“青年波斯尼亚”这两个激进民族组织秘密筹划刺杀行动,28日当天,一名叫普林西普的组织成员,成功的刺杀斐迪南夫妇。就是这样一个事件,何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呢?仇恨不是一天结下的,此前的欧洲由于列强对利益的争夺,已经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
    当时的欧洲存在几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英德矛盾。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德国在二十世纪初崛起,势头甚至超出老牌日不落帝国—英国。德国不满于对世界利益的瓜分,提出重新分配,而英国也不甘心德国代替自己老大的地位。
    德法矛盾之前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工业区。法国国内对德复仇,夺回失地的呼声非常高涨。俄奥矛盾。对于巴尔干地区,两国都是兴趣极大,俄国甚至扶植南斯拉夫族系力量,来对抗和削弱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除这三大主要矛盾,列强们对于利益争夺还存在诸多矛盾。之前的意土战争,意大利夺取了北非土耳其属地利比亚。以及各国对摩洛哥如火如荼的争斗等。
    由此促进了两大阵营的形成,一方是以德国、奥匈帝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力量,另一方是英法俄意组成的协约国力量,萨拉热窝事件,只是恰巧在合适的时机,引发了两大利益集团的争斗,史称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的前应后果弄清楚,基本上能了解欧洲大陆一战前百八十年的历史了。关于萨拉热窝事件,可以参考其他比较专业的介绍比如维基百科。那些讲的很专业也很详细。在这里我只是多啰嗦几句。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孤立的去看,之所以绝大多数历史书将这个事件定性为“一战导火索”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之前造火药,做炸弹已经做了很久了,最后给他插了一根引线,又被一个叫做普林西普的年轻人给点燃了而已。主要还是因为费迪南大公的死所致,要知道这一案件一直争议很大,爱国者普林西普在被捕之后立马就死于非命,总感觉是当时奥匈帝国利用费迪南大公的死来达到其独霸塞尔维亚野心的目的。

    黑山伯爵桃红(黑山伯爵桃红葡萄酒价格)

  • 黑山伯爵干红价格多少
  • 奥匈帝国,正式名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是一个双元帝国(指两个不同的王国,拥有共同的君主和军队,在对外关系中是一个主体,但两国内政独立,各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政府)。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独立,遂与匈牙利政府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正式组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兼任匈牙利国王,直至1918年解体。1918年前,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五大强国之一,也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当时,奥匈帝国国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位居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人口数,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军队数量,位居欧洲第四,仅次于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军工业,位居世界第四,仅此于德国、英国和美国,其中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欧洲强国,却最终在1918年陷入解体的命运,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一场波及全球的战争,即发生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说白了就是德国、奥匈帝国等新兴列强与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为争夺世界的控制权和殖民地而发生的战争。当时,德国、奥匈帝国兴起时,世界早已被英法等老牌列强瓜分干净,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有着遍及全球的辽阔殖民地,且所占之地皆为富庶之地;法国殖民地的面积和富饶程度仅次于英国。比较起来,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虽也占据了些许殖民地,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完全不能与英法相比,甚至都不如欧洲小国比利时。要知道,德国自1870年统一后,实力是飞速增长,增长速度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仅此于英法的欧洲强国。但是,身为欧洲强国的德国却没有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而实力却有些日落西山的英法却拥有着十分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这种局面就让德国很是不爽。于是乎,德奥等新兴列强自觉世界的殖民地都应该要重新分配,英法等老牌列强不应该再占着与他们实力不符的殖民地。由此,新老列强不可避免地就爆发了冲突。当然,德国、奥匈帝国等新兴列强并不傻,英法虽衰落但总体上也跟他们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海军还强过他们,因此他们并没有真的想直接动用武力从他们的手中直接抢过其所占据的殖民地,而是将目光投向还未沦落为欧洲老牌列强殖民地的地区。当时,德奥两国就将目光投向已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国家,鼎盛时期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19世纪,在德国走向兴盛时,奥斯曼帝国却走向了衰落,由此德奥两国遂将目光投向于此。但是,对于奥斯曼帝国,英法等老牌列强也同样有想法,因为奥斯曼的地缘战略位置真的太过重要,尤其是巴尔干半岛,沙俄想占据这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帝国想占据这打开向南扩张的道路;英、法则要占据这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此,对于德奥想将奥斯曼据为己有的想法,英法俄自然不会答应。如此,奥斯曼帝国就成为了新老牌列强冲突的第一战场,两个派系在这里展开了正面交锋。最初德奥与英法还算冷静,两个派系还是以谈判为主,希望以合作的关系来共同占据奥斯曼帝国。但是,显然英法是不会允许德国有壮大实力的机会的,由此最终德奥与英法彻底翻脸,两个派系为独占奥斯曼,那是费尽心机。首先,英国抢先出手,与奥斯曼边缘的阿拉伯部落结盟,将其武装,以来确保在波斯湾地带的优势。而德国则直接派遣军事和工业顾问大批的进入奥斯曼,希望借此直接控制住奥斯曼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也是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了早已垂涎三尺的巴尔干地区。而在当时奥匈这样的举动,就引起了位于巴尔干内陆的塞尔维亚国的强烈不满,作为沙俄在巴尔干的铁杆,在沙俄的支持下塞尔维亚早有扩张之心,一直都想独霸巴尔干地区。由此,奥匈帝国强势进入巴尔干地区的举动,让塞尔维亚是如芒在刺,其国内的野心家们在沙俄的撺掇下,一直都想用武力将其赶出巴尔干地区。最终,1914年6月28日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爆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枪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本来这个事件是可以靠外交来解决的,但是在德英法俄等列强的强势干预下,是最终演变成了战争,毕竟新老列强早就看对方不顺眼,都想教训下对方,让对方放弃与自己对抗的念头,只是一直都缺一个理由,此时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恰恰成为了一个理由。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宣布对塞尔维亚发动预防性战争,8月1日,与奥匈同处一个联盟的德国正式对法俄宣战,3日,本不想卷进来的英国,碍于与法俄签订的同盟合约,也被迫对奥德宣战。随着同盟国、协约国的主要力量都卷了进来,因他们皆是当时全球殖民地最多的国家,由此一场波及全球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多时间,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了十分严重经济和人口损失。此战以德、奥宣布投降,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全面胜利而告终。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之时,因战争的缘故,奥匈帝国经济、民生等各方面都陷入停滞状态,加之战事对奥匈越来越不利,奥匈帝国境内开始出现分裂。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率先宣布独立,两国组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18年10月31日成立,匈牙利紧随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宣布独立,组建匈牙利民主共和国。1918年12月,此前被奥匈帝国占据的塞尔维亚、黑山两国,与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奥匈帝国解体后,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被纳入罗马尼亚,加利西亚被纳入波兰。

    直至今日,诞生在原奥匈帝国疆土上的国家,有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等十余个国家,此外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也获得部分前奥匈帝国的领土。

    奥匈帝国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存在,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拆分成为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当年拿破仑进攻德意志第一帝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时候,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帝弗朗茨二世,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将奥地利提升成为了帝国。

    他为啥要这么做呢?原来,弗朗茨二世所在的哈布斯堡家族,本身就是奥地利的主人,他们的大本营就在这里。

    弗朗茨二世觉得,在拿破仑的猛攻之下,圣罗马帝国崩盘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自己还想保留皇帝的称号,只有退而求其次,成为奥地利皇帝了。

    所以说,从1804年开始,弗朗茨二世不仅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且还是奥地利帝国的皇帝。到了1806年,在拿破仑的威逼之下,神圣罗马帝国果然瓦解了,弗朗茨二世依旧保留了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因此从奥地利这边论,他又成了“弗朗茨一世”。

    一、那么奥匈帝国又是怎么来的呢?

    1804年,建立的只是奥地利帝国,并不是奥匈帝国。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从1699年开始,匈牙利这块地盘,就已经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私人领地了。

    也就是说,匈牙利在这个时候,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分裂出去。这个时候,匈牙利人肯定很不爽啊,凭什么大家都可以闹独立,我们就不行?

    说干就干,时间到了1848年,科苏特领导了匈牙利的自由革命。第二年,他们就组建了匈牙利共和国。

    这事儿可把当时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给吓坏了,直接导致这位老兄选择了退位。他的侄子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这才成为了奥地利帝国的新皇帝。

    不过很可惜,奥地利帝国和沙俄同时向该组织发起进攻。匈牙利共和国就这么被扑杀在了摇篮当中。

    不过我们知道,革命的火种,是星星之火,完全可以在某个时候燎原。因此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此也是头疼不已,他的帝国常年受到革命者的威胁。

    为了缓解奥地利帝国的内部矛盾,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必须要找到解决匈牙利起义的方法。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皇后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是一个洒脱不羁的贵族女性,她的潇洒活泼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冷静呆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茜茜公主十分欣赏匈牙利的起义军领袖安德拉西伯爵,两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甚至成为了好朋友。所以说让茜茜公主去劝说安德拉西伯爵,再合适不过了。

    当时茜茜公主也意识到了北边的普鲁士,对奥地利帝国的威胁,因此她也愿意帮助自己的丈夫与匈牙利达成和解,共同对抗普鲁士。

    因此茜茜公主出马,不断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安德拉西伯爵之间沟通交流。最终在她的撮合之下,1867年,奥匈帝国正式成立。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作为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茜茜公主则是首位皇后,同时他俩也加冕成为了匈牙利的国王和王后。而安德拉希伯爵,则成为了匈牙利的第一位首相。奥匈帝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二元制帝国。

    二、奥匈帝国崩盘后,分裂成了哪些国家?

    奥匈帝国建立以后,绝对是欧洲排得上号的强国。他们的领土在欧洲仅次于沙俄,位列第二,人口比沙俄和普鲁士差了一点,位列第三。

    这份成绩单,放在任何地方,都拿得出手。那么奥匈帝国的地盘,大致上是如今的哪些地方呢?巅峰时期,奥匈帝国包括: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北部、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地盘。

    好家伙,从以上的国家名单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个奥匈帝国有多么庞大了。那么如此庞大的帝国,是怎么崩溃的呢?

    这事儿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说起。当时奥匈帝国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统治之下,一直对巴尔干半岛进行骚扰。

    当时奥匈帝国已经占领了波黑,这事儿引起了巴尔干半岛上所有国家的一致反对。但是反对无效。

    尤其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斐迪南大公,还非要带着妻子去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阅兵,这不是在刻意寻找存在感嘛!

    结果他们夫妻俩在萨拉热窝双双被枪杀。这件事引起了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震怒。为啥呢?因为老皇帝这辈子遭受的苦难太多了。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茜茜公主在日内瓦被刺杀,他的儿子鲁道夫殉情自杀,他的弟弟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被起义军枪决。

    他这一生,看惯了亲人的非自然死亡,再也不愿在晚年,再看到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出事了!得知真相以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当然要为自己的侄子报仇雪恨了。

    恰好此时普鲁士的威廉二世,也一个劲儿地撺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报仇雪恨,因此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宣布,奥匈帝国将会对塞尔维亚开战。

    结果一不小心就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啥?因为大家都有关系网。

    塞尔维亚被欺负了,立马找老大哥沙俄帮忙,沙俄对巴尔干半岛垂涎已久,和奥匈帝国在这里争夺利益,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开战也可以理解。

    普鲁士禁止购买沙俄的牲畜,同时也不愿意继续进口沙俄的粮食。沙俄也很不爽,所以也不愿意购买普鲁士的工业品。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揍了一顿,很不爽,一直希望找机会一雪前耻。这次参战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之列强们全都动手了,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和奥匈帝国双双战败。历史上一瞬间少了4个帝国,分别是:俄罗斯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

    那么问题来了,奥匈帝国分裂成了哪些部分呢?

    其实从刚才我们看到的奥匈帝国版图来看,就能分析得出,奥匈帝国在瓦解以后,分别形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等国。

    除此以外,罗马尼亚、意大利、波兰也占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奥匈帝国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最悠久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血统高贵。该家族早在13世纪就占领了奥利地,一直统治到二战时期,长达600多年。16世纪,奥斯曼帝国进攻匈牙利,打死了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差点占领布达佩斯。然而土耳其人也伤亡惨重,被迫撤退。由于匈牙利国王战死,该国群龙无首,战死的路易二世的姐夫,也就是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一面流泪,一面偷笑,夺取了匈牙利国王的宝座。由此,奥利地的领土又包括了匈牙利。这就是奥匈帝国的雏形!在很长时间内,奥匈帝国是欧洲列强中(俄罗斯除外,他的领土主要在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奥匈帝国包括今天的奥利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4国,另外它还占领了波兰、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乌克兰领土的各一部分。表面上这似乎很牛逼,其实是很要命的。奥匈帝国的控制地区,民族成分非常复杂,有二三十个之多。大家记得电影《茜茜公主》里面,茜茜公主的婆婆问她:你会几种语言?茜茜公主回答:德语和俄语。在我们看来,会2种语言不错了。她的婆婆却严厉的说:这太少了。作为皇后,你至少要会5种语言。萨胖本来以为是婆婆故意刁难茜茜公主,后来才知道不是。奥匈帝国各民族一共有高达20种语言(一个南斯拉夫就有七八种),所以婆婆的要求并不高。据说因为语言太多,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是很头疼的,部队都配备翻译。而茜茜公主的老公,能力平庸的弗朗茨·约瑟夫却是一个语言天才,他会20种语言,是全国最牛逼的。民族多,而处于统治地位的奥地利日耳曼人,只有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更要命的是,这些民族没有一个好惹。以奥匈帝国控制的南斯拉夫为例,一个塞尔维亚青年最终杀死了费迪南大公,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奥匈帝国的分裂也就可以理解。到了19世纪,奥匈帝国仍然有较强的实力,根本不屑于普鲁士,也可以轻松左右意大利政局。但是,法国拿破仑的崛起,对于奥利地人的打击非常致命。随后,奥利地失去了地区霸权,意大利逐步开始统一,普鲁士通过普奥战争击败奥匈帝国,逐步统一德国。到了一战结束,奥匈帝国战败,茜茜公主的老公弗朗茨·约瑟夫宣布投降。其实早在一战爆发前,奥匈帝国内部已经有着极为严重的分裂和内斗。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就有过多次,比如1848年匈牙利的武装起义,要求独立。弗朗茨自己都曾经被暗杀过多次。很多涉及国家的重大问题,都要12个不同民族代表一同决定,这还好的了吗?即便如此,因为领导的民族是奥地利的日耳曼人,所以奥匈帝国仍然比较强大。日耳曼人有着死板、严格、遵守纪律、恪守时间的特点,还善于学习。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的矛盾。如果不是如此,奥匈帝国也不可能支持这么久。投降以后,奥匈帝国很快解体,哈布斯堡家族被赶出奥地利。最早是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后来又分裂为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随后,匈牙利宣布独立,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除此以外,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乌克兰分别获得了部分奥匈帝国的领土有意思的是,奥地利自己甚至也消失了一段时间。1938年3月11日,德军进入奥地利,衰弱的奥地利人民支持同德国合并。于是,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一部分,直到7年后1945年才又独立。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来说,希特勒不是德国人,而是出生在奥地利的奥地利人。他是加入德军以后,才获得了德国人的身份。

  • 黑山伯爵干红价格多少
  • 根本原因:为了有资格参与战后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获取殖民地,谋求构建新的世界格局,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直接原因:1917年1月17日,德国密报德驻墨西哥公使,称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密报被英国情报局破译并传给美国政府,威尔逊认为这是对美国的侮辱和挑衅。扩展资料:美国政府曾和英国几度交战,所以在一战之初,美国政府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战争抱着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美国政府显得冷静和正常得多,严守中立。美国新闻界将德国暗中支持墨西哥反美消息公布后,全国一片哗然,反德风浪席卷美国。随后,德国毫不避讳地击沉了美国大批的船只,致使大批美国人民死亡,以致美国人民反德情绪日益高涨。1917年4月16日,美国正式向德国等同盟国宣战。为此,美国向欧洲战场派去了200万的远征部队,总指挥自然非潘兴将军莫属了。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奋勇作战,沉重打击了德军。美国还通过向对战争双方提供军事武装设备,大发横财。同时,美国也为战争双方提供了巨额的贷款,其中,英国和法国的数额最大。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以及拥有资本最多的国家。协约国欠美国债款多达100亿美元,仅英国的债额就高达40亿。而美国的黄金储备也大量增长,从战前的7亿美元增加到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全球超过40%的黄金储备被美国掌控。

    谢谢邀请。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谋取和维护本国利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世界八大列强之一的美国最初中立旁观,到了1917年则加入协约国,并最终成为压垮德国的最后一大捆原木。那么,美国为何参加一战呢?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从最根本的原因看,美国参加一战,乃是他实力强大之后,从美洲门罗主义开始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一步。作为一个殖民者建立的国家,美国天然具备有很强的扩张性。建国之初只有80万平方公里的13州,用了短短不到100年就扩张到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领土。在整个19世纪,由于国力尚不够强,美国不具备跨洋与欧洲传统强国争霸的实力,就大搞“门罗主义”,在美洲称王称霸,且遏制欧洲列强(主要是全球霸主英国)对美洲的扩张。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依靠辽阔的领土、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美洲后院,已经跃居为全球工业第一、贸易第二。这时候他们开始向美洲之外伸足。先是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将势力扩张到亚洲的菲律宾。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传统强国英、法、德、俄等纷纷打得精疲力尽,恰好给美国提供了“取而代之”的机会,美国当然会抓住。他们试图通过参加战争,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砝码,进而谋取战后的地位。只不过最后,第一个目的达到了,第二个目的却失算了。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不敌老奸巨猾的劳合乔治和克列孟梭,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依然是英法主导世界格局。美国又等了几乎半个世纪,直到二战中再次让英法流血殆尽,又在冷战前期暗中联手苏联,将英法殖民体系彻底摧毁,美国才真正从英法手中夺取世界霸权。从短期利害原因看,美国参加一战,是因为协约国如果战败,会对美国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我们过去的历史课本,写美国在一战时期“利用中立地位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这个说法其实有问题。美国确实在“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隔着大西洋全副马力开动生产机器,呼呼地向欧洲出军需产品,哗哗地赚欧洲国家的钱。但是美国并没有“赚两家钱”,它基本只是在赚协约国一边的钱。因为战前美国和英法贸易就比德国要多,而且英国海军控制了大西洋航线,美国想卖德国东西也运不过去。1914年美国和协约国贸易8亿美元,和同盟国17亿。到1916年,前者增加到32亿,后者下降到100多万。美国哗哗地赚英法的钱,英法也没那么多现金啊。于是英法直接跟美国借钱,然后在美国买他们生产的军需品,再运过大西洋去在战场上烧掉。这么一来,美国企业和股民就成了英法的债主。美国赚了上百亿美元,但都变成英国欠美国的债了。美国的有钱人几乎全成了英国的债主,尤其摩根财团更是拿了英国政府一大堆欠条。这样,美国经济其实已经跟英国绑在一起了,美国人也就自然站在协约国立场上,只有打败德国,才能等着英国还钱。若是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债权就会打水漂。为此,在国际事务上,美国也明显开始拉偏架。等到1917年,德国节节致胜,已经打得协约国的沙皇俄国发生了革命(1917年3月),罗马尼亚投降了(1916年12月),意大利也差一口气被干掉。这时候美国再不出手,协约国就完了。所以威尔逊才迫不及待的在1917年4月宣战。当然,这个过程中德国人的愚蠢也帮了英法的忙。德国也知道美国一旦参战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想法设法给美国找麻烦,比如派出间谍在美国煽动罢工,搞破坏,以及蛊惑墨西哥向美国宣战等。这些行为没有达到任何实质目的,反而频繁暴露,进一步刺激了美国对德国的敌意。至于宣战的直接原因,仅仅是一个借口而已。美国向德国宣战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导致1000多旅客丧生,其中100多个美国人。问题在于,这艘船是在两年前的1915年5月7日被击沉的,而且调查表明,这艘船上确实有5000箱给英军的弹药,并不是纯粹的民船,德国潜艇的攻击其实是符合逻辑的。此外德国在此事之后为了不激怒美国,早就停止攻击客轮了。但是美国只需要一个借口而已。一年以后,源源不断的美军使德国力不能支,节节败退,终于在1918年末崩溃。世界上国家林立,分布着许多个大小不同的国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国家同样也是,数量多了自然会有争端。仅是世界性的战事就发生过两次,其中一个就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个时期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后起之秀德国发展的特别的快,在经济方面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众所周知,对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殖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国崛起之前,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早就将世界上的殖民地瓜分完了,由此德国和英国、法国的矛盾也渐渐显现。他们的矛盾越来越深,在军事上也形成了两个团体,分别是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联盟,以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组成的团体。他们争端不断,到1914年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当任的美国总统采取的是不参与战争,“中立”的政策,虽然他宣布美国不参加战争,但是在这一期间美国却大发横财,向两大军事团队出售武器等商品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仅从1914年到1916年两年间,美国的出口额就增加了20亿美元,如此大幅度的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各个行业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以想象最后的局面,参加一战的各国由于战争的消耗会越来越弱,而美国则因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强大。同时,美国除了向参战国家输送军火和商品之外,还实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就是向这些参战国放高利贷。美国向这些国家提供了额度非常大的贷款,除了英国和法国借了很多钱之外,还有20多个国家均背负着来自于美国的债务。我们以下一笔账就可以看出美国在一战期间经济的飞速增长,黄金、是世界上的通用货币,黄金的储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战争之前,美国只有7亿美元黄金储备,而到了1930年却迅速增长到了45亿,当时世界上40%以上的黄金储备都是美国的。美国虽然没有进行战争,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愿意战争。前期的不参与,不只是因为战火还没有波及到美国领土和公民,同时也是因为美国在等待最正确的时机。在战争后期,长期的征战使各个国家的国力都被削弱,这就是美国认为参战的好时机。此时加入战争不仅胜利的希望特别大,而且还能够作为获胜者参加谈判,从而不仅能谋取更大的利益同时还可以在国际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美国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之间的关系的日益恶化也是他参战的重要原因。前文我们提到过,德国作为新兴的国家其发展十分迅速,而美国同样也是新兴国家,德国的崛起对于他来说是有潜在威胁的。所以美国参战不仅是为了发自己国家的实力,同时也是为了打击德国。总而言之,美国参战的原因就是:发展和强大自己,从而占据世界霸主的地位。